The Masters are not the monopoly of anyone, they come for everyone, not for one group of humanity or another. They give a knowledge which is beyond the senses, which is an ocean of intoxication – a mighty effulgence of bliss.

Sant Kirpal Singh

第二篇 巴巴吉–一段簡短的傳記 – 早年


早年
那是1838年,巴巴賈瑪辛吉出生於旁遮普格達斯坡(Gurdaspur)區的古曼(Ghuman)村一個虔誠的錫克修鍊者家庭。古曼就像當地的其它村莊一樣,如果要說出它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有一間名為「德拉巴巴納姆德夫的寺廟,那是紀念大聖者納姆德夫(Nam Dev)的廟,許多世紀前,納姆德夫在這裡度過了他一生中的最後幾天。傳說當這位聖者來到村裡,想進去當地寺廟內祈禱時,人們拒絕了他,因為他是一位賤民(無種性),他沒有被難住,走過去坐在後牆的外邊,很快就進入了三摩地。上主對祂徒弟受到的侮辱很不高興,就把寺廟的門面轉過來朝著納姆德夫坐的地方,所有的僧眾和婆羅門都跑到納姆德夫的腳下請求寬恕。據說從那天起,這個村莊的名字就叫古曼,旁遮普語就是轉過來的意思。村民們來到這個寺廟供養,許多雲遊的薩度也常去那兒朝拜這位大聖人。

賈瑪的父母白九德辛和畢畢達雅考兒,是經常的訪客,母親在那兒時,還經常祈禱希望得個聖子。偉大的靈魂很少不宣而至,一天夜裡,偉大的納姆德夫來到畢畢達雅考兒的夢中,告訴她說她的禱告得到了應允;十個月後,賈瑪在全家喜氣洋洋與歡樂之中誕生。

聖人的歷史就是人朝聖的歷史,那是一個靈性上完整,含括無數歲月與數不清生命的故事。最後的開悟看起來可能是突然的,但其準備階段漫長而艱辛;像佛陀和耶穌一樣,賈瑪很小的時候,靈性上就表現得相當早熟。他與父母去巴巴納姆德夫廟時,不像其他同齡的孩子,他坐得很安靜、專心;甚至他還是個三歲的小孩時,就能重複許多在聽道時聽到的詩句,村人們對他的奇才感到驚訝。不久他便得到了個綽號巴爾薩度Bal-Sadu)或孩童聖人對他讚賞的村民極力勸說他的父母給他接受教育的機會。
  因此賈瑪五歲時,博學的吠陀學者白慨姆達斯(BhaiKhem Das)住在附近,就被交給他照管;當時印度的教育目的不在於找職業,以研讀經典作為基礎的智力上與靈性上的鍛練為主。這位幼小的孩童,對經典顯示出天資穎悟,很快就掌握了古魯沐其(Gurmukhi古魯的話語)的手稿;一年之內,他已經仔細閱讀了潘吉格蘭迪PunjGranthi)或錫克教的五部基本經典,包括賈布吉JapJi),蘇克曼尼薩希Sukhmani Sahib)和拉繞拉斯RahoRas);又過了六個月,他對這些靈性寶庫中的關鍵段落已能心領神會,七歲時,他已成長為一位優秀的帕迪pathi),即能以曲調的方式專業而精熟的吟詠經文者;接下來的一年,他研究了錫克教最後幾位古魯編纂的經典達薩格蘭Dasam Granth)。

賈瑪非常尊敬他的老師,他的老師對於他的用功與快速的進步極為欣喜;他倆會長時間待在一起,而這位少年會非常專心的聆聽白慨姆達斯的講話。他對知識的渴望沒能獲得滿足,閱讀經典只能更激起他進一步的想像力。

一天,他拿起了賈布吉,開始吟詠第二十首詩歌,吟詠完畢,他轉向他的老師,問他:先生,拿納克曾提到納姆說:一顆被罪惡玷污的心,只能藉著與納姆聯繫才可以洗滌乾淨。所有其他的聖人在格蘭薩希』其它地方也有這樣的讚歌提到『納姆』『納姆』是什麼意思?慨姆達斯被學生好問的精神與分辨力所感動,但是卻不能讓他領悟此問題,因為他本人並不精熟納姆的秘密。
  過了一天,白九德辛眼看兒子已八歲,大到可以幫他了,就以傳統的禮節奉上一枚銀幣和棕櫚樹糖來到他的古魯那兒。他把供養放在古魯腳下之後,表明他想讓賈瑪停止學習,好讓他照管他的羊群,慨姆達斯沒有反對,他是你兒子,你可以照你的意思做最好的安排。可是,這位未成年的年輕人不那麼簡單的讓自己離去,賈瑪對他許下諾言說:先生!我會整個白天為我父親工作,但晚上我一定會到你這兒繼續學習。

賈瑪信守了他的諾言,他與這位博學的老師保持沒有間斷的聯繫,慨姆達斯為他的恆心毅力與誠心而驕傲,不久就為賈瑪印心,傳授慨姆達斯自己所修的Sohang念法。這個男孩在天破曉前很早就起床,洗澡,讀經,打坐,然後趕著羊兒到野外去,他的年輕朋友們很快發現羊兒在草地吃草時,他並不四處走動閒逛,無所事事的看著,而是讀經和誦唸神聖的經文,而且經常盤腿打坐。太陽下山時,他就帶著羊群回家,喝點奶,吃點東西,然後就直奔他的古魯那兒。在那兒他很專心的坐著,學習如何讀經與詮釋經典,等他精通了格蘭薩希後,在九歲時,他開始印地語和印度教經文的學習;學習結束後,他會去納姆德夫寺,一直到深夜才回家。他經常在晚上出去打坐時,會坐下,然後沉浸在靜坐中,因為如此的沉浸其中,有一次他出去一整晚,他的父母在村子裡找遍了,也沒有找著。他如此密集的用功並非沒有收穫,有一次,這位男孩告訴他的老師,他能看到內在的星星與月亮,並瞥見內在的光 - 神秘的靈魂的第一個靈性體驗。

儘管白久德對大兒子非世俗的方式大為不滿,即使他是個熱心宗教的人,但他看到兒子轉成為一位棄世的人,他還是不太高興。賈瑪漸漸長大,可是對家庭事務並沒顯出任何的興趣,恰恰相反,他不僅花大量時間閱讀經典,練習靈性的薩德納(sadhnas),以及去探望他的老師白慨姆達斯,而且長時間的與來到納姆德夫廟禮拜的薩度與神聖的人為伍。他的父親希望能遏止兒子的過度的宗教傾向,他想最好把他送走,讓他與古曼及來訪的僧人分開;因此,在他十一歲零八個月的時候,賈瑪和他的羊群一起被送到兩個姐姐中的其中一位叫畢畢塔波(BibiTabo)的家裡,那位姐姐住在薩斯雅拉(Sathyyala)村。

在他姐姐那兒,賈瑪繼續他宗教的修行和牧羊的老規矩。許多個月在平淡無事中過去了,然後有一天,他趕著羊群時遇到一個剛來此村的瑜奇(yogi)。他很高興看到這位神聖的人出現,他尊敬的禮拜,擠了羊奶,把奶供養給這位瑜奇。這個身著橘色衣服的人,被這個少年的虔誠所感動,就開始問他;賈瑪告訴他自己所讀過的經典,以及經典在內邊激發他對開悟的強烈渴望;這位薩度對他的訴說感到很高興,並並且願意訓練他,他坦白的告訴賈瑪,關於納姆的秘密他幾乎不得而知,不過他願意將自己所修的毫無保留的傳授出去。因此第二天依照得到的指示,賈瑪什麼也沒吃,前往他這位新發現的嚮導,接受印心。這位瑜奇精通普拉納雅瑪(Pranayama),就將其秘密教授給他這位年少弟子。

找到了靈性上的嚮導以後,賈瑪又從世間消失了。任何事情強度一旦大大增加,那麼以往他對家庭束縛與世俗事務神聖的漠視就又回來了。他常常一口氣打坐三個小時,這位瑜奇對他的誠心很高興,繼續住在村子裡,賈瑪也更常被看到他在這位瑜奇身邊。這些發進展引起了他姐姐極大的關注,最終焦慮促使她傳話給她的父親,帶走這個男孩。白很快就趕到,並且命令兒子回家。父子倆第二天一早就上路回家,但在他們就要離開村子時,賈瑪兩眼被淚水婆娑,請求他父親允許他與這個瑜奇見最後一面,然後與他道別,他父親同意了,這位男孩帶著鮮羊奶當供品,很快速的跑到他的導師那兒。他傷心的述說他父親為何而來,以及當天他們就要離開的事,瑜奇笑了笑,並且祝福他,吩咐他要高興起來,他說:像以前一樣的在家繼續你的薩德納,一切都會好的,有一天我會在那兒見到你的。

賈瑪在古曼又恢復了與白慨姆達斯的聯繫,如往昔一樣迎接來訪的薩度。現在他十四歲了,他繼續以高昂的熱情練習他所學到的薩德納,但不久他開始渴望更多,他所精通的瑜珈修行不能滿足他,研讀格蘭薩希後,他確信一定有一種高等的真實存在物,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獲得。隨著在修行路上的進展,他越來越脫離這世界。他注意到所有關於五種用言語表達的沃德WORD),即潘趣夏白德(PanchShabd深奧暗示與參考文獻都能在錫克經典中找到,他不斷反復深思,請教每一位新遇到的瑜奇或薩度,看他們能否向他作出解釋,然而,一切都徒勞無用。

在他摸索的這段期間,他和家人經歷了喪親之痛;當他父親生病而去世時,他還不滿十四歲;全家深受悲慟的打擊,但是賈瑪在靈性上的鍛鍊起了盾牌般的保護作用,他引用經典安慰母親與兩個弟弟,阻止了所有的哀傷與悲慟;如果靈魂不死,如果一切都是上帝的意願,那麼我們還哀悼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