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uman body is a holy book of God. Study it! Search it! Those who rose above the plane of senses and realized themselves, they realized God. This is the highest ideal of all.

Sant Kirpal Singh

布施與辛苦賺得的錢

錄自「晨間談話」一書,聖基爾帕辛著
19671017,薩望道場

audio.sant-kirpal-singh.org 可取得mp36Mb間:12:46

 
昨天我告訴過你們用佈施的方式給東西出去,而不索取任何回報,無私的,如此將得以成就。你單單給予真正窮苦貧困,衣不蔽體的人,沒有人接濟的孤兒、寡婦,以及其他羞於乞討的人;另外就是為了生活所需而有自殺可能的人;這些人應該得到幫助。通常都是提供特定的地方,那裡正好募集了成千成萬的錢,但是那些錢對任何人都沒用,那只是募集來的錢。雖然有了錢,但是我們為什麼要捐出去?讓我們的錢和窮苦的人、沒衣服穿的人、沒人接濟的人分享,這類的人出去乞討會覺得羞恥,不管怎樣,他們確實來到高尚的人那邊,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把錢拿給祂,然後由祂捐給適當的人。

 
用佈施的方式給錢出去就像爲你自己的自我存錢一樣。第十代的古魯高賓辛說:「我樂於將東西送到別人的嘴裡。那些嘴是我的嘴,他們的謂是我的胃,這種服務只有我珍愛,其他人否。」

假如數百萬元被放在一個地方,其結果是,有這麼多錢的地方總是有衝突,當人要分攤時麻煩就到了。那麼,有的人只靠著別人佈施生活,那些錢是別人正當賺來的,結果會怎樣呢?有的人沒有正當的理由只靠別人的佈施而活,那些錢是別人用正當方式賺來的,對接受佈施的人來說,那些錢就成了包著糖衣毒藥,因此這種情形會使這類的人得到同樣的影響。他們必須付出許多的時間打坐,否則他們一定會受苦。假如有人給你一杯水,或一杯牛奶,他背後有某種理由,他想得到一些補償,可能你的銀行沒錢,但是那一樣會使你負債,自己靠辛苦流汗正當的賺錢生活,然後分享給別人,總是比較好。不要求回報,只是分享。想像我們所有人都是上帝眼中的兄弟姊妹。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子女,上帝住在每個人的心中,以此觀點,你應該與真正窮苦的人分享。把我們的錢給出去就是建設已經有數百萬元的地方,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如果與窮苦貧困、無衣服穿的人分享,佈施確實能產生效果。因此所有的明師都對真正高尚純潔的人宣說如此這般的觀點。

我們的風俗正好是捐獻,但是我們不知道錢花在哪裡。假如錢剛好被花在一或兩人的維生,每個人都必須付出代價,上帝不會忽略掉他。你要用自己賺來的錢過活,然後分享給別人,唯有這種人才能在靈修的路上進步。在付出時,你內邊會感覺到一點愉悅,這是自然而然而且也是立即得到的主要回饋。因此,所有人都應該與窮苦貧困的人,衣不蔽體的人,無依無靠的孤兒、寡婦,以及伶仃無助的人分享,或者,用一些崇高的目的使他們能坐在一起,找到回歸上帝的道路。因此這類的佈施都被所有的明師所提倡。我們應該先正當的賺取生活所需,然後再與別人分享,雖然微薄亦然。

昨天我告訴你們十分之一通常是有史以來為有智慧的長者所敘述,也是從亞伯拉罕的時代即有的。如果無法給出十分之一,那麼就給十二分之一、十三分之一、十四分之一,或只給一個便士也可以,但是應該抱持和別人分享的觀點。比如說一個人一個月賺一塊錢,給出十分之一,其價值勝過一個賺數千元而只給出五塊錢的人,明師絕不會因為只看到一個便士而反對,祂們絕不會拒絕,而那些錢他們都循例存有帳目而且經過審核。明師靠自己賺的錢生活。

有的人使捐獻成為一種職業,我告訴你,那是一種很賺錢的方式!你能不費吹灰之力得到成千上萬的錢,但是做那種事的人必須承受他所作之事的果報,於是他將哭喊豪叫。因此通常的慣例是正當的賺取維生的錢,用那種方式沒有人會被剝削,你才不會侵占不正當的東西。上帝知道你做的事,另一個慣例是你賺得的錢應該被用在維持你自己的生計上,然後再分享給別人。

例如,假如你正在划的船有了一個洞,水正從洞口進入船內,你會怎麼做?你會用手把水舀出去,否則你會溺水。假如你得到的錢比真正所需用以維生的還多,那就分享給別人,否則就會注定失敗。所以,用給出去的方式不會讓你失去,在歲末你就會知道錢以其他種方式存起來了,可能是免於生病或其他任何一種通常都需要支出的麻煩事。

我們的師父經常說:「好吧,你拿出十分之一,然後在年尾算一算,那些你捐出去的錢,已經因為你沒生病而被省下來了。」明白了嗎?最重要的是以正當的方式賺取生活所需,那就是我不接受未印心者送的任何東西的原因,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們如何賺得那些錢!就算是印心者以不正當的方式賺錢也會帶來影響,總之不管如何,明師力量都在前頭結算。首先你必須以整當的方式賺錢,然後儘可能的和別人分享,爲別人的益處著想。那會拓展你的自我,只要從最少的開

始,然後越給越多,直到最後你把自我也給出去。巴巴薩望辛經常給出十分之一,但是之後就把所有祂賺的錢都捐給祂的師父,然後祂的師父再拿回一些給巴巴薩望辛的家人維生,這是最終極的做法。我們必須把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智、我們的靈魂、我們的一切分送出去,所有這些東西你剝除得越多,你就越自由,越接近上帝。

有很多例子顯現在聖人的一生中,基督說:「一隻駱駝穿越針眼比富人進入天國還容易。」祂又說:「好吧!把所有的東西都給窮苦的人,再到我這邊。」因此,我們必須慢慢的給,一點一點的給,直到把所有的東西都給予上帝。

明師在所有的生活層面給予教誨,先是過道德的生活,予別人分享,然後再奉獻時間,藉著內邊無所不在的力量與自己的靈魂接觸。一個人只有在對別人有用的時候才稱為一個人,即使使動物也對牠的孩子有用。如果你的作為像牠們一樣,那麼人和動物有何差別?這些事情應該注意而且照著做,你才會發現一種改變。根據西方人的做法,人們在一個月的第一天會計畫他們在這個月要做的事,所以明師才說人應該走對路,這個月特別的訊息是:「你所種下的,必得挖掘。」或是:「種下的是什麼,收穫的就是什麼。」如果麻煩事來了,那是過去的果報,現在把你的路子調正,你受到的苦是你自己行為的結果,你必須調整行動的方向,並且記得上帝,這是教誨,明師不受形式的拘泥,哪個月開始,或哪個月結束都一樣。所謂用上帝與你的靈魂接觸,或者保持對上帝甜美的憶念,也注意你的方式,看看你如何賺錢,無論你受什麼苦,都是過去的一種果報,所謂:「好,不論你做了什麼,你必須受它的苦。但是將來你必須改變你的生活方式。」因此這是教誨裡面所給予的方式,使所有方式裡面人們所最喜歡的。因此,這個月所給的就是,栽種什麼,就收穫什麼。你想要有更好的東西,那就用其他的方式播種。給東西的人,就會得到東西。不給東西
\的人,怎麼會得到東西呢?如果是把東西拿給大自然(Nature),那麼大自然就會以其他的形式回饋。另外,從今天開始,然後只要記住上帝就好。你在這個月這樣做將會為你種下工的種子。一般人只在意外在的形式,他們不會遵循所給予的教誨或訊息,這些教誨或訊息都和維持生命的目的以及未來物質上與靈性上的興盛有密切關係。

 

 

Joomla! 除錯主控台

連線階段 (Session)

側寫資訊

記憶體使用量

資料庫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