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cannot be known by the outgoing faculties, by the intellect or the vital airs called the pranas.
He can be known only by the soul: like alone can know the like. When is the soul liberated? When it is analysed from mind and the outgoing faculties.

Sant Kirpal Singh

什麼是愛

錄自「晨間談話」一書,聖基爾帕辛著
1968 125,德里,薩望道場

audio.sant-kirpal-singh.org 可取得mp3


什麼是愛?每個人都說我愛上帝,我愛明師,但什麼是愛?愛是一棵樹的果實,是我們內在發展與進行著的終極目標。我們要以我們所有的心,以我們所有的靈魂,以我們所有的力量去愛上帝。心是一個,還是兩個?心只有一個,只能給予你所愛的人。如果你把心給了一個人,那你還剩下什麼?你將以祂思考的相同方式思考,而不是以自己的方式思考,這是終極的目標。主克里希納說:「哦!我的徒弟,心只有一個,而主克里希納已把它帶走。」如果你的心已給了神人,那就沒有東西剩下來分開給予上帝了。所以,首先,我們的心必須完整,不要碎成一片一片,當心是完整的,你才能把它給出去。

我們的師父有一次給予一場談話:「好,如果你們裡面的任何人能把心獻出來,就可以直接到天堂。」一個人站起來說:「好,我把心獻出來。」師父回答說:「你控制住你的心了嗎?」「還不行。」徒弟回答。「那麼你如何能把心獻出來呢?」明師說。你只能給在你控制下的東西,那才是你所擁有的。心已被外馳的感官引到四處各地,除非它集中專注,否則,你如何能把它給出去?我們還無法控制我們的心,它被拉到許多地方去了。

所以我只是談到愛,愛是一棵樹最終極的果實。我們希望,我們想要擁有一些東西,但那只是希望而已。只有當心從外面回攝,在你的控制下,心才能給出來。要達到控制的程度,是有一些步驟的。而我們只是說:「我希望、我想要,要這樣做、那樣做,」但還是沒做。所以有許多步驟可以到達。第一步是,「如果你愛我,就遵守我的誡命。」這些誡命是什麼呢?「用你全部的心、全部的靈、全部的力量去愛上帝。」是用全部的心,而不是切成許多碎片、分散各處的心。所以首先,要讓心完整。你可以說我們是出於某種喜愛和希望而愛上帝。所以入門是從「遵守我的誡命開始」。例如,在西方,甚至當執勤的警察說:「不許動」的時候,人們就不動,當我在那兒的時候,我親眼看到這種情形。如果明師或任何你所愛的人說「不許動」,那就停在那兒,不要再跨出一步。但是,我們遵守明師的誡命了嗎?我們沒有遵守,那麼我們的愛在那兒呢?我們渴望愛,我們滿腦子渴望擁有愛,但是還沒有得到愛。我們還沒有為愛的大樓奠下第一顆石頭,當你遵守明師的誡命時,這個基礎才開始。然後祂說:「好吧!投入規律的時間在你的打坐上,一天天去除你內邊所有的不完美。」我們說沒時間填寫日記,我們甚至連開始都還沒有,更遑論得到愛。再則,如果我們思念一個人,愛一個人,我們會一直想念他。據說有一位叫馬杰奴的人(他是萊拉的大愛人),有一次,有人看到他在舔狗的腳。人們問他說:「你在做什麼?你瘋了嗎?」他回答說:「不!我沒有瘋,我有時候會看到這隻狗,進到我的愛人萊拉住屋的巷子中。」如果我們因為明師的緣故,或因為上帝的緣故而愛一個人,這是一種表示你對你的至愛,對你的明師的愛正在成長的徵象。記住!這些是基礎石而已,還不是愛。愛是把你的心給出去。這顆心是唯一的,當它被拿出去給了某一個人時,那還剩下什麼?毛拉納.魯米說:「當你已經永遠接受了明師的時候,即使先知與上帝兩者都在祂的裡面。」所以一旦我們把心給了上帝示現的所在,我們的敬意就會去到上帝那兒。如同一開始我告訴你們的,愛是樹的果實。首先,我們以渴望的念頭、愛好開始,藉著比較分辨,去獲得一些東西。

我們應愛該誰?靈魂應該愛上帝,因為一個能覺醒的實體必須去到「大意識」那兒,那不過是自然的事罷了。靈魂已經依戀這個世界上的外在事物,結果,我們在依戀的地方來來去去。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程度確信他們愛上帝,我們沒有看見過上帝,但祂示現在某個人身內邊。如果我們說我們愛祂,那麼遵守明師的誡命將會是我們的基礎石,來奠下基石。其次,如果你愛一個人,那麼你也會愛那些到他那裏的人。我們批評人,與人爭鬥,甚至對那些像我們一樣走在相同道上的人也這樣做,那麼我們對明師的愛在那裡?這些都是踏腳石,但還有更進一步的路要走。當你生出對明師或神人(他們是一體且相同的)的愛時,你自然會渴望祂,無法忘記祂,會想伴隨在對祂擁有第一手體驗,或同祂在一起過的人身邊;另外,你會想儘量親近祂。如果你不在那兒,但聽到有人提到祂,你的心會變得充滿,而從你的眼睛溢滿而出,這是你對祂的愛正在成長的徵兆,這些是預示果實出現的花朵。雨要發生時,會先有雲;如果沒有雲,就不會有雨;如果沒有花朵,就沒有果實。所以要發展這種愛,我們必須第一,遵守明師的誡命;第二,去除所有的不完美;第三;把時間奉獻在靈性的練習上。你也應該要與一些可以提醒你的理想的人在一起作伴;在人們的團體中你會依戀世間,或遺忘祂,就要避免與那些人一起作伴;如果無法擁有可幫你去憶念祂的人在一起作伴,那麼最好一個人獨居。與透過書本,透過經典說話的明師在一起生活,你的情況會更好;在你的愛之中,你被拉得更接近祂的進一步徵兆是,你會有分離的感覺,會渴望看見到祂;當你聽到有人談到祂時,心會變得充滿,淚珠會從臉頰滾下,這些就是果實正在成熟的徵兆,這些事情就是花朵。最後,當果實出現時,你就是代表明師,明師就是代表你;這些就是邁向目標的步驟,現在我們必須審視我們所處的境地了。

我們不應該聽任何不符合經典的東西,那與上帝會說的東西不符,甚至與任何被繼續宣傳的活動相違背。你們了解我說的重點嗎?我們說我們愛上帝,我們愛我們的師父,那沒關係,但外在的表徵在那裡?外在的表徵如何開始呢?愛是完全把你的心給出去,不能再拿回來給其他人;只有當我們的心在我們的控制下時,我們才能把它給出去,否則我們無法給出去,我們只能存有渴望的想法而已。所以這是非常實際的東西,因此我們必須在艱難中費力的完成。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愛在直接與明師的陪伴下發展,或者,即使當你在數千哩之外,變得具有接受力的時候,間接發展出來。那時候你就會說:「誰在身體裡面?是我嗎?」你會忘記你自己,看到明師在那兒。當你雙手合十時,你的手就變成明師的手,而不是你的手,所以愛是這個目標的究極成果。那就是聖保羅說:「上帝是愛,愛是上帝」的原因。我們尚未深入到「什麼是愛」的裡面,所有的人都提到愛,但你們所處的位置究竟在哪裡?如果一個人說愛上帝,但卻恨他的兄弟,那就不是愛。我想基督曾經說過,如果你不愛你的兄弟,如何能愛沒見過的上帝?如果你不愛看得見的人,如何能愛你沒見過的祂?你們了解我的觀點嗎?這是我們可以注意的;人可以作自我省察,然後自己去了解。我知道我在這一世之後我會走向我的「大我」,只要人願意輕敲內邊,每個人都能夠知道,他能弄清楚他自己,也能像一位嚴格的法官一樣知道他所面臨的狀況。我們可以大膽的說:「我愛我的師父,我愛我的上帝」嗎?在家庭、社會、國家與全世界的每個地方,都受到這理想的吸引。

這些是我所解釋的有關愛的不同面向,咋天是一個方面,前天是另一個方面,今天又向你們提出了另一個方面。所以從今天開始,你們應該審視自己的情況,你們真的愛著上帝嗎?真的在這條「路」上嗎?如果是,那就沒關係。最好檢視一下自己的作為,不是檢視言論。如同我告訴你們的,基礎知識從遵守明師的誡命開始。基督說:「如果你們愛我,就遵守我的誡命。」真的,你必須是在為人服務的狀態下才能展現你的愛。愛上帝卻恨他們的兄弟與其他祂的創生物的人,如何能愛上帝?這只是口中說說罷了。深入進去找出自己所處的境地,愛每一個人,為別人犧牲自己的小我,這是要最先表現出來的東西;不論所有來到這兒的人是不是徒弟,你都應該愛他們,這是愛成長的開端,光想著它無法幫助你,你必須要實踐它。有些人認為透過為明師服務,會為自己創造出天堂,但是你能夠在此地藉著在明師足下,過著謙卑、單純、具有愛心的生活,就可以創造出天堂。卡比爾曾說過:「我去到我的『天父之家』,發現祂不在那兒,我才知道祂與地上的聖人在一起」。你可以在地上創造天堂,這就是「讓您的王國降臨於世」的意思,只有以此種方式生活,天堂才會降臨。現在進到你的內心,判斷清楚你所處的境地,吹噓是行不通的,必須透過你的行動來作好準備。這些是很細膩的敘述,書本上沒有記載,許多事情都由專注作成,這些賦予專注力的話語可以進入內心。一本活的書可以幫助你,而明師就是一本「活著的」書。那些被選中的人是幸運的,你不會想離開明師足下的天堂,而去到另一個上面的天堂。上帝存在於聖人內邊與祂同在。

 

 

 

Joomla! 除錯主控台

連線階段 (Session)

側寫資訊

記憶體使用量

資料庫查詢